本站首页 | 中心概况 | 研究人员 | 立法动态 | 域外经验 | 咨询论证 | 立法资料汇编 
现在是:
专栏
 城乡建设与管理立法专栏 
 环境保护立法专栏 
 历史文化保护立法专栏 
中心动态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城乡建设与管理立法专栏>>正文
 
发挥统计在城乡建设行业管理中的作用
2016-09-16 12:01 王帅 

一、城乡建设统计应用现状

(一)城乡建设统计的目的 

统计作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的认识工具,反映了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特征和规律,即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的转换。统计数据无论在国民经济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都是获取有用信息的主要手段,既是制定决策的依据,又是决策控制的手段。城乡建设统计是认识城市、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有力工具。它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通过对大量的城市公用事业生产设施、市政设施、园林绿化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等现状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与数量界限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去认识城市建设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城乡建设统计的过程

城乡建设统计工作的整个过程,分为三个互不相同而又互相联系的阶段,即统计基础调查阶段、统计数据的整理汇总阶段和统计分析运用阶段。统计基础调查阶段,是整个统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阶段,只有通过统计调查摸底才能了解到城市建设的现状。此阶段以完善原始记录和规范统计台帐为重点,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等各种调查方法,提高统计调查的科学性、准确性。做到数出有据、严格审核,杜绝瞒报、漏报和虚报等问题;统计数据的整理汇总阶段,为整个城乡建设统计的核心阶段,需对基础型数据进行梳理、汇总、审核、上报,围绕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重点工作,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实用性,并对其中的逻辑性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统计分析运用阶段,即根据统计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并对城市建设下步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如城市燃气普及率、用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诸项指标,是目前住房城乡建设部现行的城市建设统计年报中衡量一个城市市政设施水平的几项主要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市政设施水平的现状,把这个城市的现状和其他城市相对比,纵观其发展过程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进行预测,来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三)当前城乡建设统计体系

城乡建设统计涉及城市及村镇建设衍生服务方方面面。目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系统,2012 10 22 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住房城乡建设统计工作的指导意见》,已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健全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报表制度。通过每年度组织城乡建设统计报表工作,各级有关部门对数据进行基础性调查、加工整理、综合分析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会审、修改、定稿后,汇编为每年度的《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为城乡建设管理和决策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了大量的基础型数据、重要信息和咨询服务。

二、城乡建设统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一些行业管理格局的变化、一些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原有的城乡建设统计指标体系出现了个别与现有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计指标体系尚待完善

从总体来看,指标体系反映传统经济的指标较多,反映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方面的指标较少;反映单一城市或村镇指标较多,反映城乡建设方式衔接程度的指标较少。

(二)现有统计数据不够精确

由于城乡建设管理体制、管理格局逐步发生变化,统计数据的来源、口径、范围也会相应变化,导致部分数据不够统一。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部分城市与村镇划分边界不够清晰,统计范围不够明确,存在重复填报或漏报问题。

(三)统计数据资源共享有待提高

各行业、各管理部门之间统计工作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互之间的资料交换和统计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对已有的大量统计数据,缺乏进一步的加工整理,对数据的深度分析与挖掘不够,数据相关性分析和综合分析还有欠缺,影响了统计资料的使用范围、频率和影响力,制约了统计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城乡建设统计数据的重要作用

(一)城乡建设统计数据的地位

搞好城乡建设统计,对了解城乡建设发展现状、预测未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数据显示,1978 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是 17.9% 2013 年达到 53.73% ,在过去 35 年中,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了35.83 个百分点。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运用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发现事物的本质与客观规律,是城乡建设管理乃至城市化战略制定工作的关键点。从城乡建设统计指标出发,建立一套设置科学、覆盖全面、运作规范、数据准确、应用有据的城乡建设统计体系,将有力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不断进步。在行业管理工作中,企业组织运营和生产、行业实施管理和监督、政府进行决策和调控,同样都离不开统计数据的支撑。

(二)城乡建设统计数据的应用

随着行业管理格局的变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城乡建设统计工作应充分履行“反映科学发展成果、服务科学发展决策”的职能,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进行分析研判,调整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报表制度,以充分发挥其在行业管理中的参谋作用。

1. 发挥统计数据综合分析在城乡建设宏观管理决策上的作用。通过对大量的城市公用事业生产设施、市政设施、园林绿化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等现状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与数量界限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去认识城市建设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发现城市本身存在的问题及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差距和不足,可比较直观和理性的对现有政策、近期规划进行调整,也可以为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价格体系、服务质量等城乡建设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 发挥统计数据在城乡建设专项管理决策上的作用。基础数据是了解行业概况、实施行业监督管理与调控的基础,也是城乡建设行业专项管理决策的依据。应结合业务受理、日常行业管理工作做好基础数据的建档、统计、分析工作,注重市、县、区各级差别化管理下数据采集、维护的及时性、准确性、严肃性,注重综合管理格局下数据资源的共享度、完整性、一致性。及时掌握城乡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基本信息,了解基础设施布局和属性结构情况,为市政设施配置规划、行业布局优化等专项政策的制定与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3. 发挥统计数据在城乡建设行业日常监管中的作用。城乡建设行业具有公益性程度高、危险性程度高、公众关注度高等特点,通过对行业运营、安全、服务全方位、全过程加强监督管理,并通过设定相关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寻找行业监管中的热点、难点、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行业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行业管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四、对城乡建设统计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新型城乡建设统计指标体系

不断完善适应新形势下城镇一体化格局的新型统计指标体系,更好地适应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对原有各行业指标体系进行梳理,在原有传统经济基础上实现指标更新,增强其时效性、动态性,以适应当前城镇化发展大趋势所需。

(二)科学划分城市与村镇统计范围

即做好区分,又做好衔接,确保统计范围无缝隙、全覆盖。特别是梳理城市边界譬如城乡结合部、各类经济开发区、园区等复杂区域属地性质,避免统计范围重复或有

所遗漏。

(三)加强统计数据资源共享实践应用

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共享沟通,对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与深度挖掘,规范统计信息发布,畅通查询、反馈、互通渠道,充分发挥其在城乡建设管理工作中的资源共享、实践应用效果。

(四)提升统计队伍素质及工作效能

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及人员变动后的业务交接,确保工作连贯性。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使统计人员深入理解指标释义及业务流程,提升工作的效能、质量和水平。

来源:《城乡建设》

上一条:构建上海城市综合管理新模式
下一条:北京市防汛工作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反馈留言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6-2008地方立法研究中心. 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dflf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