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 中心概况 | 研究人员 | 立法动态 | 域外经验 | 咨询论证 | 立法资料汇编 
现在是:
专栏
 城乡建设与管理立法专栏 
 环境保护立法专栏 
 历史文化保护立法专栏 
中心动态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环境保护立法专栏>>正文
 
代表畅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中国“颜值”更高人民更幸福
2018-09-13 11:50 责任编辑: 原娜 法制日报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村民叶明权的房子建成后经历过两次“大动”。 一次是改旱厕,铺管道,让污水能排放;一次是平房改楼房,翻新了庭院,种起了花花草草。

  “现在乡亲们都重视环境保护,没有污水、没有垃圾,城里人都羡慕我们条件好。”叶明权说。

  叶明权的居住环境变化,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缩影。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确立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五年来,美丽中国的山水画卷在广袤大地上展开。

  如何让中国“颜值”更高,人民群众更幸福,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引发不少代表热议。受访代表认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加大生态环境监管力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能源更清洁

  清洁能源与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远不远?

  “一点都不远。”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肯定地说,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家庭光伏发电系统等经常可见,说明清洁能源已经走进群众生活了。

  虽然空间距离近了,但曹仁贤注意到,群众对使用清洁能源的意识还不是很强,选择清洁能源的渠道还很有限,阻碍了距离的进一步拉近。“大气污染改善的核心在于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只有不燃烧,才能真正减少污染物排放,所以推广清洁能源至关重要。”

  曹仁贤建议,要面向全社会加强清洁能源的科普和宣传,通过能源互联网的技术,让群众可以获取清洁能源信息并可按照需求选择使用,同时要对燃煤的环境治理成本进行准确计量,不能只是政府“买单”,要让全社会为此“买单”,让使用清洁能源、人人为环境修复出力成为社会共识。

  对清洁能源的未来发展,曹仁贤很有信心。“过去五年变化非常明显,化石能源整体比例在下降,清洁能源比例正在上升,污染物排放得到大幅控制。期待有一天,全社会都用上清洁能源,那时天更蓝,水更清,人也更健康。” 乡村更整洁

  见到全国人大代表、霄坑村党委书记王建伟时,他正在泡从家乡带来的霄坑茶,汤色明亮,香气清爽。

  “我们这可是天然有机茶,卖起来一茶难求。”王建伟自豪地告诉记者。

  之所以茶好,还是源于生态环境好。

  长期以来,王建伟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农村垃圾乱丢问题,我们给家家户户配有垃圾桶,由清洁员定期将垃圾收集到垃圾池,通过转运车辆运到垃圾场处理。针对农村污水横流和厕所露天问题,我们通过改水路、改院子、改茶园,建立沼气池和水冲式厕所,进行有效整治。现在农村村居环境焕然一新,不仅到处都干干净净的,还有田园风光可赏。”王建伟说。

  王建伟认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生态宜居,这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方面的投入,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并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保障美丽乡村不变色不褪色。他还透露,霄坑村将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将茶叶特色与旅游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前来摘茶、品茶、赏景,带动农村经济生活综合发展。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一面镜子,在未来,也将是群众更愿意去的美丽景区。”王建伟说。废物能利用

  钢渣是废物,也是良材。

  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钢铁公司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程鼎解释说,钢渣中因富含对钢材质量有害的元素,在钢铁企业内部作为原料进行循环利用的利用率很低,一般不超过10%。但是,钢渣有外部利用途径,如可以大量替代砂石作为道路路面基层材料,具有强度高、耐磨性好等优点。

  从实际推广应用看,钢渣外部综合利用难度较大。程鼎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钢渣外部综合利用涉及道路、建材、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存在行业壁垒阻碍。钢渣本身价值不高,计入运输成本后,综合利用半径受到限制,受地域性影响较大。

  “大量的钢渣因没有再利用而逐年累积,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存在环保隐患。”对此,程鼎提出建议,国家应加强行业间的组织协调,制定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推进钢渣进入钢铁企业外部综合利用。制定钢渣外部综合利用的推进目标,逐步将钢渣外部综合利用纳入国家环保督查范围,尽快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钢渣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标准体系。

  “我国钢铁行业规模巨大,钢渣以每年近亿吨的量不断积累,从长远看,大力推动钢渣综合利用会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程鼎说。生态更和谐

  “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我国生态红线划定和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提升生态红线划定科学性,进一步建立完善保护机制。

  生态红线既要明确“怎么划”,也要明确“怎么管”,才能推动红线划定工作深入科学开展。赵皖平建议,要加强论证,科学确定生态红线和生态空间,对划定不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等予以及时纠正,对与之冲突的城乡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调整;要严格按照保护规定,有条件、有步骤地实施生态空间内村庄、居民的搬迁,让居民住有所居;要完善生态补偿、生态扶贫等政策措施,将生态红线区域保护与建设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尽快出台《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条例》,激励群众参与保护红线区生态资源与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法治化轨道,人人都携手推进,人人都享受美景。”赵皖平说。

上一条: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
下一条: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第二十八讲我国水土污染防治形势与对策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反馈留言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6-2008地方立法研究中心. 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dflf2016@163.com